电竞投注软件有哪些好用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电竞投注软件有哪些好用 > 新闻动态 > 纪念魏紫熙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州魏・老金陵——魏紫熙作品回顾展”在南京开幕

纪念魏紫熙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州魏・老金陵——魏紫熙作品回顾展”在南京开幕

发布日期:2025-04-12 08:47    点击次数:159

潮新闻客户端美术报叶芳芳

3月28日,为纪念中国现代山水画大师魏紫熙诞辰110周年,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州魏・老金陵——魏紫熙作品回顾展”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开幕。开幕式由江苏省美术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法主持。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章云,中国美协办公室一级调研员崔际亭,北京画院副院长郭宝君,山东画院院长常朝晖,陕西国画院党总支书记胡冰,上海中国画院创作部主任鲍莺,广东画院创作室副主任杜宁,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综合处姚佳良等省外嘉宾;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朱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江苏省国画院党总支书记孙士泽,江苏省文联二级巡视员韩军,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周京新,江苏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姚志强,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赵绪成,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宋玉麟,江苏省国画院原副院长喻继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吴嫔,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方向军、徐钢,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二级调研员罗拥军,江苏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一级主任科员陈慧慧等江苏省内领导和嘉宾;萧平、秦剑铭、贺成、盖茂森、徐善、叶宁、徐建明等老艺术家出席开幕式。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汇集魏紫熙各时期代表作130余件,涵盖山水、人物、写生等多个系列,系统梳理其跨越60多年的艺术创作生涯,全面展现其从传统笔墨到时代创新的艺术嬗变。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朱斌,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章云,江苏省文联二级巡视员韩军,魏紫熙家属、江苏省国画院山水画家魏镇共同为展览揭幕。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江苏省国画院党总支书记孙士泽

开幕式上,孙士泽表示,魏紫熙先生生于古称“中州”的河南,古朴厚重的中原文化给予其深厚的艺术启迪,奠定了他雄浑壮丽、色墨并重的笔墨风调。后来他移居金陵几十载,风雅韵致的金陵文化又给予他丰沛的艺术滋养。南北交融的文化熏陶浸润成就了魏紫熙先生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他笔下的山水画气势雄浑、大气磅礴,人物画则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协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周京新

周京新在致辞时表示:在新金陵画派精英第一方阵中,魏老是一位构建了独特艺术语言的山水画家,其作品呈现出雄浑厚朴、南北交融的博大气象,始终贯穿着一种独特的浩然正气,彰显出堂堂正正的庙堂风范。

北京画院副院长郭宝君

郭宝君表示,作为“新金陵画派”五老中唯一一位北人南居的画家,魏紫熙的作品兼具南北之长,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北骨南韵”的艺术气象。他师古却不泥古,注重写生,深入自然,足迹遍布祖国山河。

魏紫熙先生的女儿魏莉

江苏省美术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法主持开幕式

开幕当日下午,“魏紫熙作品回顾展分享交流会”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举行。交流会由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刘毅主持。美术史论家、美术鉴定家、江苏省国画院知名画家萧平,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陈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纪念馆原馆长卢炘,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林木,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艺术品修复部主任邓锋,傅抱石纪念馆原馆长、江苏省国画院知名山水画家徐善,北京画院理论部研究员马明宸,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于量,河南省美术馆副馆长高敏,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美术馆馆长张鹏,南通大学现当代艺术中心主任、教授李朝霞,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万新华,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博士后合作导师、民间美术部主任王雪峰,傅抱石纪念馆馆长黄戈,江苏省国画院知名人物画家盖茂森先后发言。

孙士泽、方向军、徐钢,江苏省国画院部分专业创作研究人员以及魏紫熙先生的家属们,常州美术馆副馆长、副研究员万叶,《中国书画报》国画版主任编辑陈利燕,艺术爱好者们参加了本次分享会。

展览现场

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

魏紫熙是“新金陵画派”五老中唯一一位北人南居的画家。其画作中有着北派的雄浑、厚重与南画的温润、通透,由此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绘画语言与个人风格。他师古不泥古,注重写生,从真山真水中汲取天地灵气。

魏紫熙太平夕照1961年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是魏紫熙的人生信条。幼时他就喜爱绘画,以书本为师,临摹芥子园。初中毕业后考入河南艺术师范学校,开始基本功训练,从清代“四王”入手,上溯北宋范宽,南宋李唐、马远、夏圭等诸家。

1934年自河南艺术师范学校毕业后,他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和绘画创作。他坚信艺术创作应努力向大自然索取创作灵感,20多岁时,就经常长途跋涉,先后多次到嵩山、伏牛山、武当山等地写生,1934—1947年,魏紫熙已是中州著名的青年画家,在河南、湖北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轰动一时,这给予他极大的鼓舞。

魏紫熙庐山翠峦1979年江苏省国画院藏

1949年初,魏紫熙应好友之邀,从河南迁居南京。为配合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他一度转向人物画创作。凭借多年积累下的深厚的中国传统绘画功底,精妙的山水衬景使他的人物画更加生动多彩而胜人一筹。他有意识将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和人物画创作有机融合,人景并茂,折射出其心中炽热的家国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南京梅花山》《温课》等一系列作品,显见其长。

魏紫熙太行奇峰1993年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尤其进入20世纪70年代,他将创作重心重归所钟爱的山水画之中。年事渐高的他,仍坚持跋山涉水,以笔墨丈量山河。从庐山烟云到长白飞瀑,从太行绝壁到江南秀色,他以造化为师,在写生中寻求艺术真谛。《庐山翠峦》《长白山天池飞瀑》《太行奇峰》《黄山云海》等画作皆是他以脚步丈量、以心灵感悟的结晶。

魏紫熙长白山天池飞瀑1979年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魏紫熙女儿魏莉在开幕式上深情回忆道:“1983年秋天,父亲带着我们兄妹去黄山写生,冒雨前往皮蓬仙境,父亲遗憾上一次没有抵达深处,所以无论天气如何,必得实现夙愿。途中细雨迷蒙,看不清瀑布的水流,他想要凑近观察,一不留神滚下山崖,头破血流。我老哥大惊失色,谁知道父亲被我俩搀扶爬起,擦拭干净额头手臂的血迹,抽了一支烟以后,对我们说‘走,上皮蓬吧’。”

他始终坚持“从生活中来,向生活中去”,着力在山水画中锻造属于自我的笔墨符号。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更是多次登临嵩岳太行,在艺术之路上锐意探索、大胆开拓。他曾自述道:“我似乎感到具有北方山水典型风貌的嵩山、太行,是我的归宿。”魏紫熙以富有张力和活力的笔墨程式,拓展了山水画的功用,使其在特定语境下形成反映社会生活、表达画家心声、契合时代精神、发扬主流审美的一种山水新图式。

魏紫熙黄洋界

一笔绘就时代,一墨传承山河

魏紫熙的作品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他以敏锐的视角捕捉社会变革的壮阔图景,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凝固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历史瞬间。无论是描绘南京长江大桥这一时代地标的《天堑通途》,还是聚焦工业建设、农业生产等现实题材作品,都彰显出他作为艺术家的时代担当。

魏紫熙天堑通途

1968年9月30日,南京城万人空巷,五万多军民,齐聚长江两岸。汽笛声响,一列7节车厢的火车从大桥上平稳驶过,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正式通车,这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1956年,国家作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1960年1月,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就在大桥开工同年,中苏之间出现严重分歧,苏联方面陆续撤走在华专家、带走图纸,甚至连钢材也停止了供货。面对重重困境,中国建设者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独立完成了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南京长江大桥由此成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打破了当时公铁两用桥梁长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火车过江时间由过去的将近两个小时缩短至短短两分钟,连接起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魏紫熙以此为主题创作了《天堑通途》,通过虚实相生的构图和充满张力的笔触,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豪迈气概凝聚成永恒的艺术瞬间。画面中正在建设的城市、港口以及飞驰的火车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魏紫熙田头黑板报80×112.5cm1964年中国画

同样再现激情岁月的时代气息的作品还有《田头黑板报》。该画中,近景人物面庞红润,朝气勃发,衣着朴素,他们刚刚结束农事,围在黑板报旁,面露笑容,手拿农具,全神贯注地看着黑板报。远处田地中,有人弯腰劳作,有人倚坐小憩,还有人挽起裤腿、赤足涉过粼粼水田。通过农民们在劳作间隙学习文化知识的画面,展现了新中国劳动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集体劳动的欢快氛围。此类富有时代气息的现实题材创作还体现在《风雪无阻》《出工》《夕阳染秋深》等作品中,一同在此次展览上呈现。

魏紫熙风雪无阻

魏紫熙队日1957年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魏紫熙出工1959年江苏省国画院藏

魏紫熙桃花溪1963年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魏紫熙在色与墨的运用上,既承袭了传统文人画的笔墨,又大胆融入热烈的色彩,其色墨实践亦成为20世纪中国画现代化转型的缩影。魏紫熙认为,墨用够了,颜色才够。正如其学生徐善在分享会上提到,“他说你老觉得颜色不够、画面气势不够,实际上是因为墨没用够”,这话对他影响至深。

魏紫熙早春1983年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魏紫熙森林牧曲1984年江苏省国画院藏

魏紫熙春山烟霭1999年魏紫熙先生家属藏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4月13日。

魏紫熙(1915—2002)

艺术家简历

魏紫熙(1915—2002),河南遂平人,原名显文。曾任河南大学教师、河南省美协秘书长、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徐州市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人大代表。

1957年,魏紫熙同傅抱石、亚明等人参加筹建江苏省国画院。后随傅抱石、钱松嵒等十余人参加了“二万三千里”写生和现代中国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河新貌”画展,成为“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Powered by 电竞投注软件有哪些好用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top